- 降息降准预期落空央妈太有定力了!
为何降准降息的预期落空?很多人把现在政策态度的落实放在货币政策上,货币政策首先关注的是利率政策。前两天也出了最新的社融数据,社融数据平平,没有特别大的起色,虽然12月的M2增速减去M1增速的减小,但别高兴太早,缩小不是代表着M1增长,是M2增速下降了。
根据公布的物价数据和金融数据,去年全年CPI同比增速为0.2%,PPI全年增速为负3%,这还是意味着经济相对弱的状况。企业状况也没好到哪里去,比如,12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10.6%,较上月下降0.2个百分点。结构上,企业贷款少增,其中短贷多减,中长贷少增,票据融资多增。12月新增企业贷款8916亿元,去年高基数下同比少增3721亿元。其中票据融资1497亿元,同比多增351亿元,监管指导银行贷款均衡投放,银行票据冲量不明显,12月末票据利率迅速上行,6M国股银票利率从12月末快速冲高。企业短贷减少635亿元,同比多减219亿元;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8612亿元,同比少增3498亿元。
有些数据对企业盈利的改善目前还没有过多的帮助,还要看看之后的情况能不能进一步改善吧。现在有什么优势呢?就是估值低,差不多在这波的历史低点,很多人在讲估值收缩的逻辑,这也是目前估值不停地改进革新低的原因,确实当前的宏观经济上难以在短期内是带来大幅度的估值扩张。
都在期待降准,其实去年一整年,货币政策是比较有力度的,去年货币投放呈前快后慢趋势,最开始的一季度力度最大,占比明显高于季节性,一季度新增M2同比增加30.89%。信贷投放是主要的货币派生渠道,超过八成的M2是从信贷派生。但即便是货币供给上来了,可是市场的需求没有跟上,导致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出现背离,去年第一个月至最后一个月,之间的差值均值是1.85%。而且整体上看去年一整年的M1以及M2剪刀差走阔,M2与M1同比增速差值从1月的5.9%扩大到12月的8.4%,市场的资金活跃程度不高。
今天上午多胎概念早盘拉升,西陇科学反包涨停,共同药业一度涨超10%,洪兴股份、新华锦、爱婴室、汉商集团、孩子王等快速跟涨,
这个星期,应该是星期三,还会发布的2023年年度数据,不知道去年的增速会不会保持在5%以上。还有很多人比较关注的是去年的人口数据,统计局应该是后天会公布去年的人口情况,之前,有网上传的一个数据,说初步统计,人口负增长312万,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。
前几天的时候,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要求加强人口工作的组织领导,深化人口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,全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。
为什么多胎概念大涨,2011-2020年我国每年新生儿的数量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,出生率也一路下滑,特别是2020年之后,这个数据明显的下滑,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7.52‰,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8.52‰。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仅有956万,首次跌破千万大关,创下历史新低。其实从2022年开始,我国的人口慢慢的出现负增长。除此之外,人们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,过去一年出生的新生儿中,二胎占据了近40%,三胎占据了15%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人口减少的背景下,多胎生育的比例明显地增加。也就是说人们要不就不生孩子,要不就生多个孩子。
为什么不生孩子,也是老生常谈了,如果你条件不好,很可能你培养出来的孩子成为一名996员工,还背着几十年的房贷,挤着公交和地铁,没准等到四十的时候还可能失业了,你还得拿着微薄的工资去接济孩子。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和你的孩子给资本家、银行打了几十年的工,到最后手里什么也不剩,而且你的孩子还会埋怨你。这并不是年轻人不懂事,这很多是经过认真思考的选择,发现生育的沉默成本过高了。对于普通大众来说,没有多大的影响,该卷的还得卷。80%的普通人,在卷20%的资源。一直都是这个定律。
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中,有三大行业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,被誉为“永不倒闭”的行业。它们分别是医疗健康、教育和金融。孩子多了需要大量的教育,人口多了或者老龄化严重了需要医疗,这三大行业的发展一直较为稳定,人口增加的时候,这几个行业的社会需求确实比较大,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行业。而现在不一样了,教育行业这两年急速下滑,最稳定的还是医疗,虽然新生人口减少,但是老龄化保证了医疗行业的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