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财务若干的工作中,财务分析与报告是财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,也是财务成果有效性的重要体现。充分了解财务分析报告中常见的几大问题,将对财务工作非常有帮助。
财务分析作为公司管理的工具,应立足于财务数据,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,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,并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解决方案。
如果把财务分析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汇报,分析报告将会变味,分析问题会变成寻找客观理由,处理问题会变成推诿责任。最终,管理工具会沦落为表功的道具。
实务中,不少集团公司都会编制财务分析模板,下发给分子公司使用。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:
一旦有了模板,分子公司的会计专员往往都是直接套用模板,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是否与模板匹配。试想,模板是根据集团的共性设计的,但每个下属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,如果在使用时不加变通,模板就成了胶柱鼓瑟了。
因此,模板化虽然有利于提升效率,但也需要会计专员在套用时加以分析,形成对自己最合适公司特色的模式。
任何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突出的问题,或是说最根本的问题,如同企业的病灶。这一病灶又会引来诸多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,但这些反应与疾病都是次要的。
譬如,公司出售的收益下降,有研发设计的原因,有成本价格的原因,有质量的原因,有广告宣传的原因,但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发和设计不够贴近市场所需。
找到所有问题中的重点,就是财务分析最重要的目的。若无法拿捏住根本性问题,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,甚至有可能产生方向性误导。
譬如,某公司的资金链紧张,根本原因可能是应收账款过度膨胀造成的。揭示这一问题后,专项分析就应定位在如何限制新增应收账款、如何清收前期应收账款、如何制订赊销政策与进行客户评级等。这样娓娓道来,才能首尾呼应,让分析报告富有逻辑性,也更能促进实际业务的发展,实现业财融合。
但要是揭示出的问题与专项分析风马牛不相及,做出的财务分析必然会与业务实质两张皮——而且,这样的情况往往在现实当中很常见。
财务分析报告中,经常能看到此类线%,主要因为收入下降了10%,管理费用增加了20%,销售费用增加了15%”……
这样的数据罗列,实际上并不能称为分析,因为我们看不出收入缘何而下降,费用因何而增高。
“因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,公司收入出现一下子就下降,利润也因之降低。”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。
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,只是宽泛地讲原因,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。
需要重视的是: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,也是财务专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。
财务分析报告在结尾处,往往要对全年的经营指标结果进行预测。预测准确与否,从某一些程度上说也是检验财务分析效果的标尺。
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从事后走向事前,预测是可以为之的举措。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,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。
对出现问题的缘由分析清楚后,就需要提出解决思路了。如果能在分析报告中让处理问题的思想落地,这等于把财务分析推进到了经营分析的高度。
既然是期望处理问题,责任就要落实到人,要有明确的解决措施,要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。
可执行的任务令应做到措施就是行动方案!责任人可以追责、可以负责,时间节点是考核的依据。
这就要求前后月度或季度的分析报告应相互呼应,特别是上一期的任务令在本期要有验收,是否都完成了,为何有的没有完成,未完成的本期要不要继续推动,这些都应该在报告中得到体现。
如果报告中对此不做要求,责任落实可能就是一句空话。如果财务分析不能改进工作,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,分析报告将成为会计人自说自话,而丧失应有的价值。
最后,财务分析是财务价值的重要体现!望各位财务同事勤勉笃行,止于至善,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!
……篇幅原因,更多相关财税干货内容,关注财加教育,后续将持续为您放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- 15963662591
- xue@wfanxcl.com
-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北海路8616号商会大厦1424室